对深邃星空的探索,是人类的好奇心所驱动。

自古以来,科学技术就以一种不可逆转、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改变着我们的生命际遇、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判断,科学的未来关乎着人类发展的命运,而未来的祸福就孕育在它的历史之中。

在今年教育部发布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2022年)》中,有一个历史学门类下的新专业特别引人注目——科学史,而首个创办这一专业的院校是国内顶尖学府清华大学。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专业,为什么要在本科设立这样一个看似有些“小众”的学科,它对于学科建设以及未来人才培养有何重要意义?天目新闻专访了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创系主任吴国盛教授。

科学史

渗透文理、融汇中西的桥梁学科

科学史学科体系的建设历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公开资料显示,1957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自然科学史研究室(后来发展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并开始招收首批科学史硕士研究生,标志着科学技术史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在我国诞生,也标志着科学技术史学科在中国的建制化及研究队伍的职业化。

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成立于2017年5月16日,隶属人文学院,设有“科学技术史”的硕士授予权并取得了博士学位点,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重要策源地。许多世界一流综合大学都设有相关系科,比如哈佛大学有科学史系,剑桥大学有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从广义上来说,科学史就是科学技术史。一直以来,科学史作为理学一级学科,此前在国内高校从未在本科层面有所涉及。

今年,清华大学首次开设“科学史”的本科专业,学位授予门类是“历史学”,专业类别为“历史学类”,修业年限为4年,从2022年6月开始招生。吴国盛介绍说,科学史作为科学与人文交叉会通的高端新型前沿学科,是渗透文理、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的典型桥梁学科,对于促进学科交叉与综合、发展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的高等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本科新增科学史

对于构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有重要意义

在吴国盛教授看来,要不要开设本科专业关键还是看这个学科在知识谱系中有没有一席之地:“在西方发达国家,科学史是作为沟通科学和人文桥梁出现,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而过去中国科学史主要着重于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范围比较狭窄一些,因此作为本科意义不大。”

吴国盛教授表示,如今中国科学史的发展从过去那种单纯的中国古代科技史的研究走向了更广范围内的世界科技史的研究,今天的科技史作为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桥梁,也越来越多地在通识教育里发挥作用,这样开设本科专业就非常有必要,“本科专业有它的设置原则,主要是从基础学科的完整性方面来布局,相反倒不是从就业角度来设置本科,而我们的科学史属于某种缝隙的学科,是要将文科和理科衔接起来的,对于构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有重要意义。”

未来科学史人才就业方向多元化

目前许多世界一流名校都设有关于“科学史”或“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本科计划。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以及英国的剑桥大学等。至于科学史本科生的就业,正如哈佛科学史系的本科招生广告:“学生拿科学史学位可以做什么?回答:一切事情”。

科学史,这个在很多人眼中有些冷门的小众专业,在吴国盛看来,有着极广的就业空间:“如果你对做科学史的研究感兴趣,可以继续攻读硕士博士,或是再去攻读其他的专业学位,其实科学史专业是可以通向文理科等很多领域的,如果你想要直接就业,科学史的就业方向也非常广泛,不管是科学传播、科学政策、科学管理等一些文理交叉的行业都是可以就业的领域。”

科学史作为文理交叉学科,其专业人才有着极广的就业空间。除了继续在科学技术史专业深造读研读博外,科学传播(科技类出版社、杂志社、网站、电台电视台、科技类博物馆)和科技管理(各级政府和公司企业的科技管理部门)这些极度需要文理综合人才的部门,将是科学史专业本科生的主要就业部门。

吴国盛教授表示,无论是从高校创‘双一流’角度,还是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内有志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学校,都应该准备筹办科学史系,发展科学史学科,希望通过清华大学新增科学史这一本科专业先行探路,全国的高校都能跟上新增科学史的步伐,将这个专业普及开来:“未来的科学指向何方,回顾科学的历史也许能使我们有所省悟。正在成长着的一代年轻人,将主宰着未来的社会发展,如果一开始他们通过熟悉科学的历史而全面的理解科学,那么科学就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天目新闻记者 孙韵 邹宸)

(来源:天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