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重点布局社会需求强、就业前景广、人才缺口大的学科专业,及时淘汰或更新升级已经不适应社会需要的学科专业。


 

在这个方面,有时候价格比价值更重要,单从理性上考虑,社会的总体发展趋势,也许存在优胜劣汰。但对于学习而言,其实本身局限个人发展的,不单单是学科,而是学科背后的社会运行逻辑,以及学生培养发展路径。


 

当学科将学生与科学割裂之后,自然会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并不是这门学科不值得需要,而是当这名学生,学习了这门科学之后,这名学生不被需要。其根源反映的是,高校学科构建体系的不科学,高教领域职业发展逻辑的倾向化。以及某些学科教育资源存量,与行业需求量的矛盾。


 

这种情况,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会愈演愈烈。这是早年生育政策,与教育政策的注定结果。而所要采取的对策,不是淘汰或者取缔。应当对于升学以及职业发展,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有条件的高校,选择有条件的学科招生人数。


 

当前高校招生,往往存在一个现状:近几年流行哪些专业,就会适当地扩大招生的人数。而做这一仓促决定前,并没有进行充分的研判,不考虑这个专业的发展未来。有些专业短时间内,尚未得到发展。但其发展空间广阔,相反招生人数较少。而某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专业,为了学校的评级,盲目扩大生源。


 

在这个问题上,事实上真正需要考虑的,从来不是学科的落后,而是不合理的人才资源配置,对人才本身发展的影响。

大事小情每日点评,关注葫芦哥不迷路。